2008年12月8日 星期一

Jogging map 10.7km


檢視較大的地圖

http://maps.google.com/maps?f=d&saddr=%E6%9C%AA%E7%9F%A5%E7%9A%84%E8%B7%AF%E6%AE%B5&daddr=%E6%9C%AA%E7%9F%A5%E7%9A%84%E8%B7%AF%E6%AE%B5+to:22.803007,120.283384+to:186%E7%B8%A3%E9%81%93%2F%E6%9C%AC%E6%B4%B2%E8%B7%AF+to:%E6%9C%AA%E7%9F%A5%E7%9A%84%E8%B7%AF%E6%AE%B5+to:%E6%9C%AA%E7%9F%A5%E7%9A%84%E8%B7%AF%E6%AE%B5+to:%E6%B2%B3%E8%8F%AF%E8%B7%AF%2F%E9%AB%9828%E9%84%89%E9%81%93+to:%E5%BF%A0%E8%AA%A0%E8%A1%97+to:%E7%AB%B9%E5%9C%8D%E5%8D%97%E8%A1%97+to:%E6%9C%AA%E7%9F%A5%E7%9A%84%E8%B7%AF%E6%AE%B5&hl=zh-TW&geocode=FXpCXAEdBWMrBw%3BFfwFXAEdK3UrBw%3B%3BFTrwWwEdYFQrBw%3BFc7uWwEdVlsrBw%3BFU_pWwEd42orBw%3BFeXoWwEdqXcrBw%3BFSb0WwEdDZErBw%3BFbfmWwEde6ErBw%3BFXJEXAEd-mQrBw&mra=dme&mrcr=0,1&mrsp=2&sz=14&via=1,6,7&dirflg=w&sll=22.80902,120.27317&sspn=0.044544,0.072355&ie=UTF8&ll=22.812897,120.2948&spn=0.044543,0.072355&z=14

Jogging map 18.7km


檢視較大的地圖

http://maps.google.com/maps?f=d&saddr=%E6%9C%AA%E7%9F%A5%E7%9A%84%E8%B7%AF%E6%AE%B5&daddr=%E6%9C%AA%E7%9F%A5%E7%9A%84%E8%B7%AF%E6%AE%B5+to:%E6%9C%AA%E7%9F%A5%E7%9A%84%E8%B7%AF%E6%AE%B5+to:%E6%9C%AA%E7%9F%A5%E7%9A%84%E8%B7%AF%E6%AE%B5+to:%E6%9C%AA%E7%9F%A5%E7%9A%84%E8%B7%AF%E6%AE%B5+to:%E6%9C%AA%E7%9F%A5%E7%9A%84%E8%B7%AF%E6%AE%B5+to:%E6%B2%B3%E8%8F%AF%E8%B7%AF%2F%E9%AB%9828%E9%84%89%E9%81%93+to:%E5%BF%A0%E8%AA%A0%E8%A1%97+to:%E7%AB%B9%E5%9C%8D%E5%8D%97%E8%A1%97+to:%E6%9C%AA%E7%9F%A5%E7%9A%84%E8%B7%AF%E6%AE%B5&hl=zh-TW&geocode=FXpCXAEdBWMrBw%3BFfwFXAEdK3UrBw%3BFbz0WwEdS0IrBw%3BFfLeWwEdMMgqBw%3BFV_iWwEd2yArBw%3BFU_pWwEd42orBw%3BFeXoWwEdqXcrBw%3BFSb0WwEdDZErBw%3BFbfmWwEde6ErBw%3BFXJEXAEd-mQrBw&mra=mr&mrcr=5&via=1,6,7&dirflg=w&sll=22.808862,120.272655&sspn=0.044544,0.072355&ie=UTF8&ll=22.80902,120.27317&spn=0.044544,0.072355&t=h&z=14

jogging map


檢視較大的地圖

2008年11月28日 星期五

什麼是文學

什麼是文學

文學是真實的貼近自己的生命
並且把它寫出來

2008年11月4日 星期二

有關太陽能的好文--讓太陽能重見天日

By Jackie Alan Giuliano, Ph.D

They've lost it, lost it,
and their children
will never ever wish for it -
and I am afraid ..
because the sun keeps rising
and these daysnobody sings.
-- Aaron Kramer

Is it really a lack of the right technology that is keeping solar power off the mass market? Or is the light from our nearest star, the Sun, being held hostage by an economy that is devoted to using up the Earth's last drops of fossil fuel at all cost?

Using the light from the Sun, our ultimate energy source, is not a new technology at all, but has been around for thousands of years. Passive solar heating, orienting a dwelling to take advantage of the sun, has influenced the design of communities from the times of ancient Greece. Fuel wood supplies quickly dwindled as cities grew and an energy crisis was soon at hand. In the 4th century B.C., merchants rose to power by controlling wood supplies and cornering export and import markets. Greed is not a modern invention.

Modern solar power array in Italy (Photo courtesy Greenpeace)

Evidence of the use of solar architecture, the design of buildings to make best use of the Sun, has been found in many excavations. A solar oriented home conserved the use of wood and coal and saved money.

In the 4th century A.D., all of the 4,000 residents of the city of Priene in Asia Minor relocated their homes to nearby Mount Mycale to escape frequent floods. An entirely new city was designed and oriented so that they could enjoy the warmth of the Sun in winter and be spared its heat in summer.

The use of glass in the 17th and 18th centuries was a way to capture the heat of the Sun efficiently. Soon, solar engines and machines were devised, including a solar powered steam engine, and a solar boiler. A massive solar power plant was built in Egypt in 1912. This plant could pump 6,000 gallons of water per minute and generate 55 horsepower. Plans were underway to replace dirty coal with this new, cheaper form of energy.

The onset of World War I in 1914 ended that wave of solar development projects around the world, as engineers and workers left their jobs in sunny climates to do war related work in their homelands.

At this point, huge oil and natural gas fields were discovered, eliminating the to continue solar power development. Oil and gas were selling at giveaway prices, and the world's governments and business people became complacent over the availability of energy. Many of the land barons who became the oilmen of the early 20th century formed the huge energy companies we have today.

Also around this time, solar powered water heaters were really catching on. More than half the population of Miami, Florida had them by 1941, including 80 percent of the new homes built. But World War II and the prohibition on non-military uses of copper nearly ended the industry in favor of new, cheap electricity.

In the 1950s and 1960s, U.S. gas and electric utilities promoted heavy consumption in their advertising campaigns. Lower prices were given to those who used more energy! The campaigns worked, and natural gas and other fuel production doubled between 1950 and 1965. With prices at two cents per kilowatt-hour, there was absolutely no incentive to create energy efficient appliances.

The energy ethic that exists today had taken hold. The goal had become to sell the cheapest forms of energy possible to make the most profit for utility owners. Alternative forms of energy that use free sources such as sunlight, wind, and the heat of the Earth do not fit into this model of production.

Even though crude oil shortages were beginning to appear in the mid-1960s, the U.S. government never embraced the new technology for solar cells. Authors Ken Butti and John Perlin in their book "Golden Thread, 25,000 years of Solar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said that "Washington's attitude mirrored that of a nation hypnotized by seemingly limitless supplies of cheap fossil fuel, and by the almost magic aura surrounding nuclear energy."

This home in Hopewell, New Jersey is not connected to the utility grid. It utilizes passive solar design, solar photovoltaic power, and solar heated water. (Photo courtesy Lyle Rawlings, First, Inc.)

Butti and Perlin remind us that there was no powerful solar lobby like the ones for the huge business interests behind coal, oil, gas, and nuclear power.

Recently, some cities have offered subsidies for property owners who choose to install solar cells to generate power. But nearly all those programs demand that the homes continue to be hooked up to the energy grid, selling back their surplus power to the electric utility. This has severely limited the ability of people to be able to afford to leave the power grid completely to supply their own energy needs.

The utility companies, of course, do not want you to leave the grid, since such an approach would infringe on profits. So anti-solar propaganda is spread liberally around the world. In an article in the "Washington Post" on June 8 that was carried as a full page special feature in the "Seattle Times," readers were told that even with batteries attached to solar systems, "homeowners probably could not run washers and air conditioners at the same time."

But do we really need to run them at the same time? The same postwar energy consumption mindset is still firmly in place.

That same article quotes a solar expert from the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who continues to dampen our enthusiasm for solar power today by predicting that in "100 years from now, solar energy will provide a substantial percentage of the world's energy needs." He tells us that solar power is still a "luxury item, like buying a swimming pool." Sadly, it is true.

But while the U.S. government has been uninterested in developing solar power commercially, many inventors around the world have continued solar development and many other nations are aggressively pursuing solar power. The Sanyo Company plans to build the world's largest solar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with a 3.4 megawatt output, in Toyko by 2004. One megawatt is enough electricity to light 1,000 typical American homes.

Sim Van der Ryn, an architect who directed California's now defunct Office of Appropriate Technology under Governor Jerry Brown, told the "Benicia News," a California newspaper, "If the government had been a major purchaser of [solar] photovoltaics, it would have stimulated that industry."

Van der Ryn asserts, "You could supply the entire electricity demand of the U.S. with one giant solar farm in Nevada."
The gold of the solar arrays on the Hubble Space Telescope, illuminated from behind by the sunrise (Photo courtesy NASA )

As a 20 year veteran of our nation's space exploration program, I have seen the advances made in creating solar power systems for spacecraft. The capability of creating super efficient machines exists as well.

While working on the Voyager, Galileo, and Space Station missions for the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NASA) at the Jet Laboratory, I worked designing missions for instruments that were the most advanced, yet most energy efficient, on Earth. A high resolution TV camera used five to 10 watts of power. Its counterpart in a TV station on Earth uses tens of thousands of watts.

When fully deployed in space at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the eight solar panel wings, each 107 by 38 feet, will encompass an area of 32,528 square feet, and will provide power to the station for 15 years. Those panels provide enough energy to power about 10 average American homes.

The solar technology is there, but the heart and motivation are not. It is time to throw open the doors to solar power technology and release the stranglehold that fossil fuel energy companies have on our lives.

RESOURCES

1. Visit Real Goods for a primer on solar power at: http://www.solareco.com/articles/articles.
cfm?ct=1000. While you are there, you can outfit your home with the necessary equipment to get off the grid.

2. Visit the Institute for Solar Living at: http://www.solarliving.org/
index.cfm for info about a sustainable future

3. Get into solar cooking at: http://solarcooking.org/

4. Learn about the human impact on our world from the Worldwatch Institute at: http://www.worldwatch.org/

5. See a Greenpeace report about why we don't have more solar power by clicking here.

6. Find out who your Congressional representatives are and e-mail them. If you know your Zip code, you can find them at: http://www.visi.com/
juan/congress/ziptoit.html

7. Contact President Bush at president@whitehouse.gov. Tell him it is time to let the Sun shine in and to stop resisting solar power.

{Jackie Alan Giuliano, Ph.D. is a writer and teacher in Seattle. He can be found marveling at all the energy from the Sun that bathes our Earth every day. Please send your thoughts, comments, and visions to him at jackie@healingourworld.com and visit his web site at: http://www.healingourworld.com}

http://ens-news.com/ens/jun2001/2001L-06-15g.html

作者 傑奇‧艾倫‧朱利安諾 博士

他們已經失去了
而他們的孩子也不再期待
這一切讓人害怕
因為這些日子以來
太陽依舊升起
但沒有人再為此歌唱
-- 阿倫‧克萊曼

  真的是因為缺乏良好技術,才使得太陽能無法進入主流市場?還是因為我們的經濟體系,寧可耗盡地球上最後一點化石燃料,也不願使用太陽這顆離我們最近恆星所散發的光亮?

  陽光,我們最基本的能源,它的利用其實已經行之千年,並不是什麼新穎的科技。早自古希臘以來,住屋向陽吸熱的觀念,一直影響著社區的設計。隨著城市興起,木質燃料的供給迅速減少,能源危機一觸即發,西元前四世紀的商人,便靠著控制木材與相關進出口的市場而得勢,貪婪可不是現代社會才有的產物。

  義大利的現代太陽能板陣列。(照片提供 綠色和平組織)

  在許多考古遺址中,發現了使用太陽能的證據,那些建築物設計便是以善用太陽為考量。向陽的房子可以節約木材與煤炭的使用,也可省下不少錢。

  西元四世紀時,小亞細亞的普里內城,四千位居民為了避開頻仍的洪水,遷居至山邊,而整個新城市的設計與排列就兼顧到太陽的走向,使得當地居民住起來能夠冬暖夏涼。

  到了十七、八世紀,玻璃使得太陽熱力的利用變得更有效率,太陽能的引擎和機器,也都應運而生,其中還包括太陽能蒸汽引擎以及太陽能煮沸器。西元1912 年時,埃及出現了一座大型太陽能發電廠,每分鐘能夠抽六千加侖的水,產生55馬力。這種新穎且成本低廉的發電方式,取代了原本骯髒的燃煤發電。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工程師與工人紛紛抽身離開太陽能工作,回到自己的國家準備戰事,因而終止了全球太陽能發展計畫的風潮。

  這時期發現的巨量油田與天然氣,再度降低發展太陽能計畫的可能性。石油與天然氣的售價低廉,各國政府與商人對能源的取得都感到滿意,今日許多的大型石油公司,便是由20世紀初成為油商的地主組成的。

  在此同時,太陽能熱水器也趕上了時代潮流,1941年時,大半的邁阿密與佛羅里達居民家中都設有此裝置,其中包含80%的新房子。但是二次大戰的爆發以及在非軍事設施對銅的禁用,則幾乎斷絕了這項新穎電價低的工業。

  在1950和1960年代,美國的天然氣與電力公司,以「用越多省越多」的促銷手法,鼓勵大眾盡量使用能源,這樣的策略果然奏效,天然氣與其它燃料在 1950到1965年間的產量加倍。而在一度(每千瓦小時)兩分錢的收費標準下,根本不會有任何誘因去發展更省電的家電用品。

目前對能源的觀點由來已久,其目標變成是使擁有能源的人以最大獲利方式販售任何種類的低成本能源,至於那些免費的能源來源,諸如陽光、風與地熱根本不適合這套生產模式。

  即使在1960年代中期發生原油短缺的問題,美國政府仍不願發展太陽能電池的新技術。「金色陽光:太陽能建築與技術兩萬五千年」的作者肯‧布弟與約翰‧柏林在書中提到:「華盛頓方面的態度,反映著一個受到便宜化石燃料無限制供給,以及核能發電萬無一失所催眠的國家。」

  這間在紐澤西、候普威爾的房子,並沒有與商用電力系統連接,他們使用被動式太陽能發電與太陽能熱水器的設計。(照片提供 萊爾洛林斯公司)

  布弟與柏林點醒了我們,太陽能與煤炭、石油、天然氣或是核能的情況不同,在它的背後並沒有龐大的商業利益存在,自然也就不會出現有力的遊說團體。

  近來,一些城市對於選擇使用太陽能電池發電的居民給予補助,但幾乎所有的計畫依舊要求用戶繼續維持在整個能源供應系統中,並將他們多餘的能源賣回給電力公司,這規定嚴重地限制人們完全脫離電力系統而達到自給自足的能力。

  為避免影響收益,電力公司當然不會希望用戶脫離電力網路,這種反太陽能的作為在全世界都上演著。在六月八號的華盛頓郵報上有一篇文章討論西雅圖時報上有一整版的篇幅告知讀者,在家裡「即使將電池接上太陽能系統,可能也無法同時使用洗衣機與空調。」

  但問題是我們真的一定要同時使用它們嗎?戰後人們對於能源的消耗,依舊維持著同樣的心態。

  在同一篇文章中,作者引述了一位電力研究所專家的意見,這位專家不斷地削減我們今日對太陽能使用的熱情,他預測「一百年後,太陽能才會提供這世界一定比例的能源需求。他告訴我們,太陽能設備就像游泳池一樣算是奢侈品。」可悲的是,這是事實。

  雖然美國政府無意發展太陽能的商業化,世界上還是有許多人投入太陽能的發展,在許多其他的國家,太陽能發電正迅速地發展中。三洋公司計畫於2004年在東京建造世界最大的太陽能發電廠,將可輸出3百40萬瓦的電力。1百萬瓦特的電足以照亮1千戶典型的美國家庭。

  山姆范德倫,過去在加州州長傑瑞‧布朗的合宜科技辦公室(現已廢除)擔任指導的建築師,他告訴加州一家報社「貝尼卡新聞」:「若是政府成為太陽光電的主要顧客,一定能刺激這個產業。」

  范德倫聲稱,在內華達建一座大型的太陽能發電廠,便可以供給全美的電量。

  哈伯太空望遠鏡上的太陽能面板在日出中閃閃發光。(照片提供 美國太空總署)

  在國家太空探險計畫工作的20年經驗中,我看過許多太空梭太陽能動力設備的突破,也就是說建造有效率設備的技術早已存在。

  在太空總署噴射推進實驗室工作,我接觸到航海家號、伽利略號以及太空站的任務,參與設計出的裝備不僅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同時也是最省能的,一臺高解析度的電視攝影機只需五到十瓦特的電,而在地球上的一般電視台裡則需用到上萬瓦。

  國際太空站在太空中完全架設好後,有八個太陽面板翼,每一面長107呎,寬38呎,八片的面積共有32,528平方呎,它們所產生的電力足夠太空站運作15年,這些面版的電力足以提供十戶美國一般家庭所需。

  我們已經有了太陽能的技術,但卻沒有心去經營。該是拋開石化公司加諸我們怪異觀念的時候了,給太陽能一個機會吧!

2008年10月29日 星期三

撞壁


這玩意
真讓人又愛又恨
愛的呢
是它真是好用ㄚ
恨的呢
是它怎麼那麼少ㄚ

除了錢之外你還想做甚麼事
當個企業家?
當個旅行家?
當個藝術家?
當個科學家?

我拿下了所有的面具
仔細一看的自己
還是錢
我可以放棄所有的夢想
但所崇尚的還是錢
我能再放鬆一些嗎?
就在這麼的放鬆一些
放鬆那麼一些些
讓錢咕巄咕巄的滾入我的口袋

假使
我已經有了足夠的錢了
我想要做甚麼事?
買一台高檔的車(Camery 2.4就足夠滿意了)
布置一個舒適的住家(高樓有IKEA的等級的佈置)
做一個喜愛的事業(可以有十足的掌控能力,而且能使一周的工作量不需要太大,符合生命的本質)
讓每天可以看到日出,可以看到夕陽,可以吹到微風,可以漫步在城中
讓生命像歌曲一樣釋放
一樣的輕鬆
一樣的適意
讓一切都是自自然然的呈現
然後
開始可以旅行
可以開始寫作
可以開始玩音樂
可以開始跳舞

但是
我現在沒有那麼多錢
而我
想要怎做呢?

生命是開闊 糾結 都是在自己的腦裡....

2008年10月22日 星期三

離人

袁紫衣:
一切恩愛會,無常難得久。生世多畏懼,命危於晨露。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

這段話是一種徹底的回歸一種決然

再深入就可以進入愛默生的

半神半人走了,神就來了

2008年10月5日 星期日

加拿大移民information web

http://www.canada-city.ca/canada-immigration.php

2008年10月3日 星期五

靠近

今天很悶
接觸了太多真實
看到了太多的自己
現況


無力
跑了跑步
鬆了一些表面
內再仍如堅固的堡壘
還探不透

老師走了
沒多久就要出殯了
思念了許許多多過往的種種
恍如不曾經歷過
像是淡淡的他人的經歷
但那些卻又實實在在的曾經走過我的生命
是甚麼選擇放棄了經歷
離開了多遙遠的自己
選擇了多麼他人的建議
社會ㄚ社會ㄚ
因為你我離開了我自己多年
想再度的回歸
習慣像是潮流般猛力的把我抓回
還沒放手
那些舊有的圈固的都成了滯留
選擇了遺忘
有放不了手

無聊的自我堅持在心中盤旋著
一個無聊的玩笑話
依然餘悸猶存

一個決策
一個行動
一個放鬆
一個靠向自己

走近
再度的走近

最末的
再會了
老師

2008年10月2日 星期四

紀念----范文祥老師

或許是一種感應
從無塵室出來後
我看到未接來電----禮陵
或許是一種不知覺
我感到一陣空無
我想
不會吧
當然不會
是聚會
來自北部研究室的聚餐
就如同每年一樣
但那心中一陣空無的佔據
讓我拿起手機準備撥打電話
都顯得一陣虛無

「老師回去了」
「老師回去了」
我當然知道這個意思
但我想釐清
「老師回去哪了」
雖然我懂妳意思

「老師回去哪了」
「老師過世了」....

這感覺像是暫停
也像是跳脫
我像是跳脫出整個事件
就如同往昔一樣
好像事不關己
「妳哭的那麼難過,要節哀啊」
當然妳會哭的難過
范老大話雖然直
但那恨鐵不成鋼的眼神
和話語
像是嚴父像是直友
深深的印在妳的以及我的和大家的心裡
妳怎能不難過呢?
哭的像淚人兒

再會了
老師
從2000年開始和您交會以來
您每一句話語的影響力
深深烙印在我的心裡
還記得
去年的時候
向您拿推薦信
您的眼神和氣度
依然如往昔
精神奕奕神采飛揚
在心中早認定老師熬的過這癌症的侵蝕
但....
喔天啊
還在今年
我接觸賀寶芙來
第一想到的是您
但猶恐並無效果
並未敢推薦您
又應該如是
多找您談話
以解心中的悶氣
但我知道您
不愛惹人麻煩
我又是個麻煩製造機
怕增添老師愁勞
再加上當時自己生活的無力
我又何能為老師解憂
但或許....
....

老師
再會了
您那匆匆的身影
在實驗室裡穿梭
像是電影的畫面
在腦海裡持續
再會了
老師
您用您的真誠直率嚴謹實事求是帶領著我們
或許我經歷了您的生命僅只兩年
但影響了我的將是後續的許許多多年歲
我還攜帶著
您的教導
從未知的一套儀器名稱
到徹底的了解它的原理
從未知的現象
去探求隱藏的特性
僅只擁有這項就足以橫越業界了
更何況您的更多其它的教導呢?

再會了
老師
再會了
范老大
再會了

2008年10月1日 星期三

戀愛他到底是什麼一回事

戀愛他到底是什麼一回事?

他來的時候我還不曾出世;

太陽為我照上了二十幾個年頭,

我只是個孩子,認不識半點愁;

忽然有一天 ──我又愛又恨那一天 ──

我心坎裏癢齊齊的有些不連牽,

那是我這輩子第一次的上當,

有人說是受傷 ──你摸摸我的胸膛 ──

他來的時候我還不曾出世,

戀愛他到底是什麼一回事?


這來我變了,一隻沒籠頭的馬,

跑遍了荒涼的人生的曠野;

又像是那古時間獻璞玉的楚人,

手指著心窩,說這裏面有真有真,

你不信時一刀拉破我的心頭肉,

看那血淋淋的一掬是玉不是玉;

血!那無情的宰割,我的靈魂!

是誰逼迫我發最後的疑問?


疑問!這回我自己幸喜我的夢醒,

上帝,我沒有病,再不來對你呻吟!

我不再想成仙,蓬萊不是我的分;

我只要這地面,情願安分的做人 ──

從此再不問戀愛是什麼一回事,

反正他來的時候我還不曾出世!

2008年9月15日 星期一

活過來

最近越來越有活過來的感覺
覺醒
這樣的覺知來的悄然
確有一種踏實

醒覺過後的生命竟如此的清晰
如此的靠近
擺脫掉所有舊有的圈梏
生命開始如此的明朗
有一種源自內在的爽感
源源不絕

一了百了

2008年9月14日 星期日

哪來那麼多評論自己的方式?

妳還不夠累嗎?
哪來那麼多評論自己的方式
別人也哪來那麼多的建議在他人身上
只要靜靜的
看著自己
一切就已經足夠了

2008年9月8日 星期一

你還是年輕,因為你不再年老

這世界最真實的就是沒有絕對的意象

親愛的
我所要告訴你的
是愛、是生命、是能量
這些聽起來都像是抽象的意象
但他卻是最真實的也最直接的反映在我們的周遭

這愛的能量籠罩
像是溫和的光芒徐徐傳達著能量
讓這能量轉向
轉向到自己的身上
先從自己出發
最後的傳達是在不禁意之中發生
這是生命的實像
讓愛在自己身上昇華

我們了解過愛因為我們曾經愛過人
我們誤解了愛是因為我們被誤解的愛愛過
但真實的愛在明顯不過
它讓人放鬆
它讓人昇華
它讓人感受到生命的開闊
它讓人體會意識的發揚
當拿開了所有的誤解後
愛開始向上提升
這或許就是愛默生所說的
「當半人半神離開了,神就來了」
我的體悟離開的雖然是人
但最真實的離開是自己內在的誤解
當一切對愛的誤解離開了
愛自然而然的呈現了
而那愛就像是神一樣
蒞臨
在心中

我的朋友們啊
那些單身的朋友
那些曾經愛過而愛離開的朋友們
我相信你們曾經很直接的貼近愛
你們也了解什麼是內心的愛
別去和他人比較
每個人的呈現會有所不同
而最真實的呈現在你心中的
就是你的愛

看看自己疲憊的身軀
看看自己殘弱的心靈
看看那些傷心欲絕那些恐懼害怕在你身上留下的影像
那是你能量的燃燒
放在傷害你的出口
拿掉恐懼害怕吧
拿掉傷心欲決吧
純然的哭的時候哭
純然的笑的時候笑
讓一切是那麼的全然與真實
體驗過後一切都朝向了最終的道路
那就是再度的回歸到自己身上
回歸吧
回來吧
我的朋友

2008年9月3日 星期三

秋天就要來到

秋天就要來到
斜陽就在你腳
爽朗的天氣
清涼的微風
交織在存在與存在之間

讓我用我的雙手迎接吧
秋高氣爽的環繞
不論是騎著鐵馬奔馳
不論是揮灑於球場之上
不論是奔跑於鄉林之間
秋啊
讓我歡慶的迎接你的到來吧

只求全然

在任何的當下
只求一個全然
遊戲時遊戲個全然
開創事業時開創個全然
言論時也言論個全然
憤怒時也憤怒個全然
單獨時也單獨個全然
就算思念時
也思念個全然

到底有多少東西卡在我的靈魂之中
我要拿掉
拿掉的過程之中遇到了許多該拿不拿的疑惑時也讓人卡住
什麼才是真實的自己多久以前就已經忘記?
回歸到最初的步伐原來這麼的艱澀
道理像是緊箍咒一般圈固著我的心靈
裹足不前劃地自限成了每一時刻的象徵
離開吧
那些卡卡的囿限

不論你是用什麼樣的型態想要圈固我的靈魂
都將離開吧
我的自由是我的選擇
讓一切都成為我心靈下悠遊的介質
沒有什麼能阻礙
就只是全然

2008年8月26日 星期二

誰在用心的生活?

是多久年以後
又會是多久年以前
那樣的歌聲
那樣的劇情
就像是昨日才發生
而今日的妳
走向了何處

是誰在用心的生活
心痛的感覺是否真心

那今日醒來的床邊
有著朝日的身影
拉上窗簾繼續打轉著
是什麼還佔據我心
奔騰流竄湊不成一個景象
那是什麼在交結

下一個時刻是什麼
與人的交結在九點零分
是否願意一起唱一首歌
讓這歌聲嘹亮到天使都能聽的到

是誰在用心的生活
煙燻繚繞在陽光下灑落
群聚的煙管和不知所以然的交互談話
真實在自我下撲上了外衣
你說的到底是什麼樣的話
或許我們可以靜下來談談
真實就像在隔壁的房間等待

很多歌曲的吟唱
很多思念的流蕩
很多時刻的重複行為
時間奔留在每一角落
妳歌唱了嗎
在陽光依舊照亮的每一角
或許斜陽應該在你腳下

真愛無敵
其餘的
奔留在腦海中的
都只剩下苦痛

2008年8月15日 星期五

別去擔心害怕

朋友
何需擔心害怕呢?
與其擔心害怕著
還不如把這力量轉移到創造奇蹟

舒適的角度

每個人的舒適的角度都有所不同
硬要把不同角度的人湊在一塊
就會有人不快樂
與其如此
還不如滿載著祝福
祝福對方
也同時祝福自己
找到屬於自己舒適的角度

2008年8月5日 星期二

飛翔吧月神

這世間實在是很有趣
走啊走的
走起路來都會像是飛翔的
離開了那內心的空洞
或者說填補了內心的黑洞
漸漸的滿足就很自然的呈現
即便只是微風徐徐吹拂
樹枝嗤嗤交織
那都讓心靈不自覺的滿足
那是因為心靈已經飽滿了
再添增任何一絲絲的喜樂
都像是狂喜
像是滿足

飛翔吧
月神

旅人不是旅客

旅客
不是旅人
旅人
也不會是旅客

旅客是個「客」
旅人是個「人」
這兩個的差異在於
「客」他只是來看看 他將會離開
「人」他是活在期間 他或許會離開 但他只是步入下一個旅程
人是活著的
客只是來放鬆的

2008年8月4日 星期一

不錯的一句話

我們不是追求靈性的凡人,而是行走凡間的靈性

取自蕭敬騰的部落格

2008年7月23日 星期三

The best dancer

太感人的舞蹈了!!

2008年7月22日 星期二

現階段的與人接觸
像是自我和自我的交戰
痛苦的是自我
歡樂的也是自我
餵食自我的
是來自於外在的東西
如自己意的
是自我的養分
不如自己的意的
是自我的膨脹

巴拉巴拉巴拉巴拉的
都是自我

可以感覺得出來
讓自我縮小的
是愛的力量
與人應對進退時
總能得遇到的都是愛的人
愛自己
成了唯一解套

2008年7月14日 星期一

湧入

當生命突然開啟了
所有的事情都蜂擁而入
那潮湧的感覺
唯一能做的
是張開雙手接受

2008年7月7日 星期一

愛是途徑

誰能幫我訴說
愛是唯一的途徑

而愛能是整體
也能是私密
可以是個人
也可以是某一個單純

而愛的力量是途徑
它卸下了奇怪的心防
它破解了無謂的自我
它是源自本身的一種力量
它可以給予萬物
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回饋於自己的身上
愛是途徑
是經歷
是真實

2008年7月3日 星期四

專利海

專利就像大海一樣
站在他的邊邊
深不可測
浪潮自顧自的拍打
不會理會站在他身邊探望的人們
自顧的拍打

向某一處搭起一艘竹筏
網海浪裡滑去
毫無方向
飄揚
下一站不是要去的地方
要去的地方不像是在規劃的方向
望見遠方的大船
還是招招手
搭著大船出航

2008年7月1日 星期二

讓美的意念在心中流暢
如是編織出來的點滴都是美的

2008年6月22日 星期日

桃園航空城衛星空覽圖


檢視較大的地圖

2008年6月1日 星期日

「世界大戰」....

"From the moment the invaders arrived, breath our air, ate and drank, they will doomed. They were undone, destroyed, after all of the weapons and device had failed, by the tiniest creature that God in his wisdom put upon this Earth. By the toll of billion death, man had earned his immunity, his right to survive among this planet's infinite organisms. And that right is ours against all challenges, for neither do man live, or die, in vain."

侵略者一來到地球,吃我們的喝我們的呼吸我們的則注定被滅亡,即便人類用上最優良的武器都沒有效果,仍將被上帝創造出最微小的生物所毀滅。所有被創造出來的生物都有其意義,人類在幾百萬年的生存下和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達到共生的權力。而這權力足以對抗所有的侵略者,即便人類是生存或者是滅亡。

很有寓意的一段話

世界大戰這部電影早在它剛出片的時候就有聽說過
一直都沒有機會去看它
今天因為想找個樂子而去DVD出租店租來欣賞
即被一路上的劇情深深的震撼
有年輕人的憤慨
有為求生的野蠻
有身為父親的無奈
也有幫人與不幫的兩難
還有籌策上的冷靜
被刺激的衝動
以及為了家人而了結了意念不同的伙伴
人性在這一個時刻裡變成了抉擇
死也要活下來成了一種意念
逃亡、漫無方向、追逐一個安全的地方成了一種假象
四處皆是戰爭、四處皆是死亡....
很像是二次大戰時的景象
可幸的是對付的是外來的物種
所有的生物都在一起對抗它
連烏鴉也噬他們的血絡
甚至盤旋其上讓人類警覺已無隱形防護牆而將之摧毀
最終最強大的武器卻是細菌
無形的在其體內造成傷害
最終獲得勝利

很有寓意的一部電影
雖然在最後才點出每個生命都有其存在的價值
但一開始以一尋常家庭以及以人類的角度來看待所有侵略
似乎感到生命的無助
死亡的瀕臨
求生的意念成了漫無目的的逃亡
直到主角在被吞噬之時留下的最後兩顆手榴彈
摧毀了整部電影裡面第一支被擊倒的外星機器
也隱喻了先前談到的大阪曾經摧毀過一隻我們美國也一樣辦的到的日本人在二次大戰裡最讓人驚恐的自殺攻擊(或是所謂的以小我換取大我)
更鋪陳了最精密的內在攻擊乃是外星人對於地球的細菌難以抵抗水土不服

在這樣的情境下
生命受到了威脅、迫害
人性所呈現出來的所有慌亂的現象
愛似乎成了唯一的解釋
所有的行為都基於愛的情境下產生
為了孩子
為了家人
為了自己求生
為了逃離一切所不願存在的狀態
愛成了唯一的解釋

2008年5月27日 星期二

論財富以及能量之流一

我還是要錢
而且我還想要享受

雖然腦海裡偶爾浮現著
異國風情
寧靜的校園
戶外的微風徐徐、落葉紛飛
而在這時的當下
似乎一切已然足夠
財富不成了問題
在這一片刻
時間凝結成了一首詩一種寧靜一種芬芳
那蟲鳴鳥咿咿
在下一片可可能被突如其來的:
"Hey! What's your program going on?"
老師的介入
老師的呈現
老師曾經對我而言是一種恐懼
而我正在克服

能量之流的走向是徐徐的
偶爾也是澎湃的
像校園寧靜的像是涓涓的流水
浸淫其中轉瞬不知學業
學業在此時成了負擔
除非
當下過後又是投入在書本知識的海洋裡悠遊
那是另一種能量之流的呈現
也是享受其中
是所謂的漂浮

而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
叮叮呤噹噹的錢
滾阿滾的在眼前
"流動"?
怎麼的成為了能量之流乎?
「不行,不能買」
「我們家很窮」
「長大了自己想辦法」
「學什麼吉他、以後自己買再學」
當成長的力量像能量一樣的在我們身上流現的時候
喀擦一聲
立刻砍斷
還能有什麼保留在此一時此一刻?
如果有幸的
能量之流的流向恰所謂的正當事兒上
那還真算是另一種幸福
因為它被譜出一首曲子了
它從性的能量轉化為學習的能量又再轉化為創造的能量
能量毫無攔阻
於是我們開始學會控制
「心能量開發法」
「情緒轉移術」
被壓迫式的將自己埋頭於沒有感覺的事
比如說微積分(嗯嗯..我以前是喜歡微積分的)
其實對於小孩而言
什麼都是好玩的好學的
而所在於呢
是老師自己沒有興趣
身為國文老師教書像念經
教歷史的時候向是在交代些什麼式的
數學老師也燃不起當初最大的熱誠在於數學上
沒有人能成為名師
因為老師都在學著限制學生身上
不該這個不該那個
應該這樣應該怎樣
當所有的戒條戒律全都搬出來的時候
教起書來哪來的熱誠
自己也被自己的教條給限制住了
就像是商鞅一樣
其實老師和學生一樣都是充滿能量之流的人
唯一的差別是老師已經限制住了自己的能量
從過往的學習經驗裡
早已學會了如何限制自己
老師成了分裂的動物
因為道德律無形的框在他們身上
而同樣的也框在學生身上
當然
家庭也是限制能量流的最大源頭

2008年5月26日 星期一

培養富人的氣質

培養富人的特質首要之步是
先充沛自己善待自己
先富自己才能富人
先施捨自己才能施捨他人
先憐憫自己才能憐憫他人
先充沛自己才能充沛他人
先幽雅自己才能幽雅他人
先富自己才能富他人

2008年5月25日 星期日

衝突產生了

我還是想要財富
財富像是我的目標
像是我的體驗
像是我的需求

靜心之下
這樣的狀態是
錢成了我內在的影子
小時候愛買東西
但家裡沒錢
對錢的觀念鬆散
卻瞭解它的力量
被曾經喜歡且幾乎快要成為的女孩說了一句:
「女生要的是錢」
而我又愛女生
尤其那時候的我愛她
但我沒錢
但我卻無之所謂
到了被另一女孩說
「你沒有錢」
錢成了我的影子
在我身邊轉隨
我一直知道錢的渴望
我也一直知道錢的力量
我也知道很多時候前不是重點
但卻實實在在的支撐著了現實
可是我卻沒有錢

現在的我沒有夢想
夢想早在N百年前就已經被遺忘了
考古學家?歷史?舊文化復興?
我知道夢想大於錢的價值
錢是夢想附加隨的禮物
或是支撐夢想時能量流向的累積現金流
錢一直以來就不是主因
它只是工具
就如同腦袋一樣

現在的人談論著的是
錢、政治
可是這萬萬與自己的能量流卻沒有太大的關係
尤其是政治
權力與名聲帶來的是一種爽感
那是真的爽感
實實在在的爽感
絲毫不像是虛假
但虛假卻是因為爽感的來由是權力與名聲
權力與名聲帶來的是他人的欽佩
這種爽感是建築在他人身上

但錢這玩意
很真實
可以拿在手上放在口袋
可以購買家、可以購買名車
可以添加任何讓自己舒適的任何物品

衝突續加....

2008年5月22日 星期四

亂文二

這是什麼樣的心境
看了幾本書
就好像了解了什麼
分裂卻依然存在
那野性的
那寧靜的
像是極端般的擺盪
寧靜的以為這樣很好
野性的卻一直在想著
我真的有這麼不好嗎?
為什麼不讓我出來....

「你最會交女朋友了」
「你是把妹達人耶」
「對於感情的事情你比較了解」
只要是大學的時候認識的朋友們
對我的評價都會是
情場高手....
現在回想起還真不敢去思考
那時候的自己
狂言狂語
無畏無懼

就連現在的朋友都會說
「照實講,應該有很多女孩喜歡妳才是....只是你太老實了」
「我跟你說,男人不壞女人不愛...」

何嘗不知道
我又何嘗的沒有體會過
我也深深身的了解
在內心深處有股微小的能量想要衝出
但經過了這許多的我
要的事什麼
忘了
都忘了
遺忘
是最恐怖的事情了
有能量
也流不向任何之處
感情遊戲
或者是感情
我何嘗不會想嘗試
但裹足不前
不是內心恐懼
是完全的不曉得自己
要的是什麼
只知道抱著奧修
不斷的啃食
和放鬆
緊張像是常態
放鬆成了偶而的

靜心靜心
狂野狂野
早就分離了
奧修成了毒藥?
看了幾本書以為懂了幾點道理
卻並非來自於自己的體會
還是來自書
還是書
奧修讓我成了另外一種的辯才
他的不是我的
我的卻未成行
殺人
正面影響的
負面影響的
在腦還裡成形的
在身體記憶裡成形的
都要殺了
都要放了
狂野
是該釋放?

有趣的是
現在的這一群朋友
都是放蕩的
某種程度來講
是引出了我那內心的野
燃燒?

至少有一句話很實在
就是
「你太胖了....」

2008年5月17日 星期六

亂文

誰知
這一片刻的寂靜
冷氣機的運作聲
誰知
這一時期的無言無思無勁
隱藏在後頭的是什麼
又誰知
這交錯縱橫的人慾交錯的和諧裡
深藏在暗礁底下的洶湧
是如何奔騰

慾望是什麼
追求是什麼
當下是什麼
此時此刻的周遭是什麼

那寧靜的臥室
雜亂的桌子
發亮地板
卻存在著一份隨時就走的氛圍
此時此刻是什麼
南部的氣候溫熱
隨時陽光的普照
慢慢延長的街道
人群隨意著
散漫著
自走 自彎 自停 自行
片刻的剎那
文化是什麼
氣質是什麼
台味又是什麼

一切存在著這片土
最真實不過
而接受
成了一門學問
接受什麼
離開什麼
放逐什麼
建立什麼
在這一片刻裡又代表了什麼

似乎沒有什麼為什麼
什麼都是在心上頭
存在 當下 此時此刻 寧靜 靜心 觀照 空....缺乏
缺乏什麼
缺乏什麼就去填補什麼

女人 慾望 愛情 信任 同調 氣質 美麗 性感 豐滿 豐富 富人
能量 流洩 負面能量 正面能量 營造 凝結 聚集 飽滿
流動 進出 片刻涓涓 片刻磅礡 掩蓋 包圍 衝擊 拍打 自然而然
暢流 當下 洗鍊 隨波

片刻片刻片刻片刻
打字
如斯而已

超高音VITAS(第五元素的超高音唱者)



台灣打死也要超過版

2008年5月12日 星期一

萬芳--收信快樂

黃大煒的兩首好歌--你把我灌醉,讓每個人都心碎

你把灌醉



讓每個人都心碎

2008年5月11日 星期日

殺人

殺掉在腦海裡影響我的人
最終才能成為最純然的自己

一個。一個。慢慢殺

2008年5月10日 星期六

韋瓦第--冬季

單獨

在韋瓦第的冬季裡出現在我腦海印象的
是一個人穿著大衣在大街上一個人行走
屋簷下

進入屋內
火爐邊
焰火褶褶

一個人的時候
獨自的時候
單獨的時候
寧靜的時候


想睡覺的時候
休息的時候

真是不錯的音樂

2008年5月8日 星期四

某個瞬間

在某個瞬間也會想要從回唸書的行列
出國
唸書
感受校園
感受異國
感受前端
感受優越

今天在思考著與高雄大學合作事宜
看了師資
覺得這學校應該還不錯
查了他的排行

沒想到
卻讓我陷入了名校迷思
AGAIN

「台大73耶」
「幫我看一下Irvene排行多少,按!我一定要勝過你」
「拜託,你博士就已經贏過我不知道幾百層了」
小小的對話
無關緊要的比較
卻也燃起了心中暖暖的名校迷思
如果我在Berkerly
如果我在MIT
阿那個誰不是在MIT
哇~真是了不起

賺錢的意念讓我狠狠的拉回產界
為了讓公司RUN的順遂
RUN的有聲有色
我卻負起了與各校聯繫之責
從回與「老師」的聯繫

剛進產界時我一直認為學界裡面的謹慎與熟練實在是產界裡的人可以學習的
在產界後覺得產界的實際卻又是學界所該面對的
所以我很看好產學合作這一塊
但相對的
產界不看好
學界自清高
剩下的僅剩各校的育成中心以及向我這樣的人在尋覓可能的契機

其實這契機若被找到了
台灣將會有大變化
這大變化會帶動學界進步
也會帶動台灣業界轉向研發
台灣將近入美日歐一流
更尤甚著
氣度會變大

台大73名
其實台大是不錯的學校
評估的手法讓他名次往後擺了
實在可惜

而名校迷思
誰不想進入殿堂
學的殿堂
產的殿堂
生命的殿堂
美的殿堂

心須思其大,做須盡其微
心有多大,話就有多大
做的工有多細緻
使得心更有信心的思其大
這是一種循環
像是美的循環

很多事都一樣
放的心大,做的事夠美
就能成其大了

這時,
唸書
賺錢
旅遊
生活
都變成了一種美
一種喜悅

大學排行/2008

http://www.webometrics.info/index.html

台大(73)難得進入前100

2008年4月27日 星期日

ㄅㄨ一下就過了

說話跟放屁一樣
ㄅㄨ一下就過了

說永遠成不了什麼
做 雖然不多
卻很實在

2008年4月22日 星期二

生命的所見是偶爾撇見還是真實呈現

雖然有些時候講的一些屁話爾爾的
但那到底是偶爾撇見還是真實呈現呢?
像是先知的作者----紀伯倫
在二十郎當歲的時候就寫出了曠世巨作
可是誰知
在後來成了革命家
成了某種意識的執著者
少了當時寫下先知的那份輕鬆

還好瞭解了觀照

生命的持續成長是不斷的面臨挑戰

人生很有趣
是一場不斷成長的遊戲
充滿了挑戰與未知
而經過了之後卻又滿是喜樂與滿足

但是
如果我們屈於恐懼屈於未知
就等同於自己阻撓了自己成長學習的機會
即便在這個時刻我們看似不斷的學習
那都已經不再是學習了
所謂的活到老學到老
不是一個行為
而是一個不斷勇於面臨挑戰且不打算屈於恐懼屈於未知的勇氣

恐懼不是難事
而是學習的機會

到頭來最後會發現
其實沒有恐懼
只是不斷的經歷

完美的完成一個案子之後,你要怎麼狂歡?

去pub去KTV還是去酒店happy一下
男性有時候的鬆懈與性有關
但女性呢?
如果男性完成一個案子後以讓女性難以忍受的角度來看是最想要去酒店狂歡
被一堆不認識的女人環繞著
那女性呢?
女性最想要怎麼去狂歡呢?
很是好奇
尤其是讓男人最難以忍受的角度來看
會是什麼呢?
出國血拼狂花幾十萬?
還是租個男人像奴隸or性奴一樣一整天使喚

想到美國在婚前的時候會有單身派對
男女雙方都有可能會請脫衣舞孃男來high一下

不曉得怎樣的狂歡
是完美的完成一個案子後最想要做的呢?
我現在想到的是....

兩週環島之旅

真是令人渴望

2008年4月21日 星期一

工作的態度

工作的態度其實只有一個
就是
「我 就是要把它給弄起來」
其餘的
都已經夠了

不論學歷不論人脈不論經驗有多少
不論我們認為該先未雨綢繆的
一切其實都已經夠了
只要我們base on這樣的心情:
「我 就是要把它給弄起來」
一切都已經夠了

不過
這句話
可是需要去體悟的
這句話已經涵蓋了
去增加學歷、去增加人脈、去累積經驗以及去為一切做準備
一切一切的成功法則
都涵蓋在這句話之下

這時後的你
可能會說
阿這不是等於在放屁
所有累積經驗人脈學歷等等的到頭來還不是一樣要去努力
搞了半天還是要增加學歷累積人脈累積經驗未雨綢繆等等的

但是

努力 和 成為 是不同的
努力有著自己不是這樣的人,而要強迫自己花費許多力氣去讓自己變成這樣的人
但是
成為 是沒有強迫的層面存在的
成為就只是「是」這樣的人
如此而已

當我們擁有了
「我 就是要把它給弄起來」的心情的時候
這是一股能量
這一股能量是來自於內心蓬勃發揚的能量
像是太陽的核心等不及要發熱
像是水充滿著位能一直想向下流動
而「我 就是要把它弄起來」這是一股能量
這股能量會很自然而然的讓我們
增加學歷累積人脈累積經驗未雨綢繆...等等的
它們是自然而然的被形成
並沒有任何強迫的成分存在

你是否有發現
你懂得很多道理
但自己卻怎麼樣也成為不了那樣的道理
其實理由很簡單
就是缺乏了那一股能量
不論是怎樣的能量
只要是能量
就會導引我們往某個方向走
雖然能量有趨向正向趨勢也有趨向負向的可能性

但在工作上
只要有
「我 就是要把它弄起來」
這樣就夠了
其餘的
都已經足夠了
不足夠的
你的能量會添補它
而成功
很奇怪
也很不奇怪的
就會發生
如斯而已

2008年4月20日 星期日

戰爭

戰爭的細節之所以讓過往者津津樂道在於
它燃燒的是每一個生命
戰爭這整個事件之所以無聊是在於
它起始的目的和生命毫無相關
而戰爭之所以亂來是在於
它燃燒了每個生命卻為了達成和生命毫無相關的目的

2008年4月8日 星期二

生命的經驗者看的不是命運對他的影響,看的是這一時刻什麼創造是經由他手

命運沒有決定什麼
如果當下的狀態巧如算命者推估的命運一樣
那只是一個當下
一個現況
生命的經驗者不用命運的眼光看待
他看的是在這一當下他的能量之流
能創造出怎樣的波濤
能拍打出怎樣的浪花
能吟出怎麼樣的詩曲
能承接到怎樣的客戶
能創造出怎樣的利多
他不是滯留的水
他是滋潤的水
經由每一個生命細胞
流進流出
而成長出美麗的花朵甜美的果實

種子不會管它所成長的土質是怎麼樣的
他只是讓能量流流動
命運從來不會束縛他的能量
他只是作他自己
如此而已
沒有偉大的道理
沒有難忘的真理

純粹

做什麼
都能純粹
生命就會像舞蹈一樣
純粹
像歌唱一樣
純粹
向與人交談一樣
純粹
像每一個時刻每一個當下一樣
純粹

2008年4月1日 星期二

每日一句

最苦的開始是孤獨
最甜的結束是單獨

2008年2月18日 星期一

阻礙

當能量之流遇到了阻礙的時候
會有兩個方法
一是繞過它
當能量之流還不夠大時
一是包圍覆蓋它
當能量之流越來越磅礡的時候

停滯
只會內傷
只會成了一灘惡臭的死水

HOPE

一個家庭最忌諱的
是不給小孩子希望
一個沒有希望的童年
在更為成長後的成年之後
怎麼可能還會有比童年時期來的更有希望呢?

一個能成長的家庭
帶給孩子的是一種不斷進步的希望
當作大人的
連一點未來的期盼都少了
還能告訴孩子人生是有怎樣的樂趣呢

一個充滿希望的家庭
是一個充滿能量的家庭
能量是生命之源
不斷的流動才會譜出樂章